探秘气象多普勒雷达(图)
古语说:天有不测风云。足见古人认为天气的变化是难以琢磨,可是如今的人们却能够轻松的享受天气预报这个科技成果,天气预报的准确作出和气象探测仪器有很大的关系,近来,一个新型的气象多普勒雷达在我市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它是如何工作的、里面有什么秘密?记者做了采访。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在西安市北边泾河工业园的一处高地上,屹立着一个塔型的建筑,这个建筑有13层楼高,上面写着西安天气雷达站。楼顶有一个巨大圆球,里面放着去年11月开始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记者走进内部看到,巨大的圆球原来是玻璃钢天线罩,多普勒雷达天线外观和平常卫星天线差不多,只不过个头要大得多,雷达天线在计算机控制下不停地旋转,工作人员停机让记者参观拍照,并介绍说,这个多普勒雷达主要负责西安及周边地区气象数据采集,之所以选择这里建站,主要是因为地势高、雷达能够探测的距离更远,记者在雷达站楼顶,看见西安市周边一览无余,不过感觉上面风很大。多普勒雷达的功能
西安市气象局观象台的杨台长介绍说,多普勒效应是澳大利亚物理学家J.Doppler1842年首先从运动着的发声源中发现的现象。举个通俗的例子解释,鸣笛运行着的火车,人类能从汽笛声音的变化中判断出火车开过来还是远去。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工作原理即以多普勒效益为基础,具体表现为:当降水粒子相对雷达发射波束相对运动时,可以测定接收信号与发射信号的高频频率之间有的差异,从而得出所需的信息。运用这种原理,可以测定散射体相对于雷达的速度,在一定条件下反演出大气风场、气流垂直速度的分布以及湍流情况等。这对研究降水的形成,分析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警戒强对流天气等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这是以往的老式雷达做不到的。测量的数据叫产品
在西安天气雷达站的第10层机房里放着多普勒雷达的后期处理设备,它是由三台微型计算机组成的,负责控制雷达、采集数据、传输数据。雷达采集回来的原始数据叫做基数据,但是使用不成。基数据进入计算机气象模式,通过设定参数,比如说参数多少下雨、参数多少冰雹、参数多少龙卷风,一旦基数据达到这些参数,计算机通过种种基数据的演算将进行自动预警处理。例如以前西安市某个地方下冰雹的参数采集回来后,设定到计算机里,那么一旦以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计算机就会自动报警,气象部门就能尽快通知当地做好预防工作,这种经过处理有用的数据叫做产品,产品才是雷达的工作成果。西安市的这台多普勒雷达能够生成六十多种产品。雷达站由于自动化程度高,平时只有2个人值班,采用日夜不停两班倒工作制。做预报还靠人判断
有了雷达和计算机并不说明天气预报不需要人了,杨台长说,这也就是为什么叫产品不叫预报的原因,因为只有经过预报员分析处理的才能叫做天气预报。多普勒雷达每一分每一秒产生的产品通过气象部门遍布全国的通讯网络立即传向北京和世界,也通过电缆实时传输到气象台的预报室,气象预报员根据气象卫星提供的各种气象图、分布于西安市各个角落气象观测站的数据,多普勒雷达提供的各种产品曲线图综合作出判断,作出各种时间段、地区段的西安市天气预报,这里面包含有很多复杂的推理因素,所以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不但和气象探测设备有关系,也和预报员有很大关系。